汨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
统计公报
汨罗市统计局
2025年3月
2024年,在市委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监督支持下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落实“七个岳阳”建设任务,聚焦“一二三四”工作目标,真抓实干,大抓落实,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6.4亿元,比上年增长5.0%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.8亿元,增长3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174.9亿元,增长4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259.8亿元,增长6.2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.6:35.9:53.4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.3%、33.7%和58.0%,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.0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GDP达到88137.0元。
图1 2018-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
二、农业
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.6亿元,比上年增长3.4%,其中,农业产值37.4亿元,增长4.5%;林业产值2.5亿元,增长8.9%;牧业产值31.3亿元,下降1.0%;渔业产值9.8亿元,增长10.4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.7亿元,增长7.5%。
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.7万亩,其中稻谷种植面积83.8万亩,玉米种植面积9.7万亩,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.2万亩。粮食产量41.4万吨,其中稻谷产量36.5万吨,玉米产量3.7万吨,其他粮食作物产量1.2万吨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2.2万亩,其中油菜籽15.2万亩,蔬菜及食用菌13.9万亩,瓜果类4.2万亩,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.8万亩。
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.0万吨,其中猪肉产量6.0万吨,牛羊肉产量0.2万吨,禽肉产量0.8万吨,禽蛋产量1.1万吨。年末生猪存栏48.4万头,生猪出栏79.2万头。
全市渔业养殖面积4758公顷,养殖产量2.4万吨,渔业经济总产值6.9亿元。
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80家、家庭农场2263家,规模以上农业企业78家,培育省级龙头企业9家、市级龙头企业35家,“两品一标”农产品认证企业30家、产品33个,建成“洞庭香米”粮食产业集群建设,长乐镇、白水镇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,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“小田改大田”7.4万亩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市规模工业企业377家,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4.9%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家,其中月度申报11家,实现规模工业总值35.5亿元,拉动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.3个百分点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7家,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8.2亿元,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8.2%。分行业类型看,铁路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其他设备制造业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、纺织服装、服饰业实现较快增长,分别增长151.6%、141.2%、67.2%。
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33家,其中一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3家,二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30家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1.3亿元,比上年下降5.3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增长19.7%。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投资增长409.4%;非国有投资增长5.1%,民间投资下降11.1%。分投资方向看,工业投资增长86.6%;民生工程投资下降42.5%;生态环境投资增长546.6%;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3.6%;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8.5%;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7.6%。
图2 2018-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
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 41家。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.0亿元,比上年下降19.7%。其中住宅投资12.5亿元,下降18.3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31.4万平方米,下降11.3%;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3.3亿元,下降17.5%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0.8万平方米。从商品房屋建筑用途看,住宅投资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9.2%。
五、交通、邮电通信
全市现有运营车辆270台,其中公交运营车辆172台,旅游车队16台,驾培车辆47台;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70663辆,比上年末增加6533辆,其中小型燃油汽车保有量65534辆,增加5670辆;新能源小型汽车保有量3936辆,增加986辆。
全年完成客运量392.7万人次,其中公路客运量274.2万人次,铁路旅客发运量28.1万人次,高铁发运量90.4万人次。
全年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0座,实施安保工程182公里。
全市共有邮政网点37个,镇、村级电商服务站154个。邮政快包进口投递量489.6万件,邮政快包出口投递量490.9万件。
全市4G基站1850个,实现行政村全覆盖;共有5G基站1918个,覆盖城区及主要集镇;通组光纤宽带端口总数达41.3万,行政村通宽率100%,自然村通宽率96%。
六、国内贸易
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.9亿元,比去年增长5.2%,其中限上法人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.4亿元,下降34.1%。按经营地看,限额以上法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,城镇实现10.9亿元,下降37.6%;乡村实现2.5亿元,下降13.8%。按消费形态看,商品零售额下降34.2%;餐饮收入下32.4%。按商品类别看,烟酒类上升2.1%、粮油、食品类下降33.8%、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1.5%、新能源汽车类下降40.2%、日用品类下降61.6%、中西药品类下降3.7%。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4.5%,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.1%。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66.4亿元,同比增长10.4%。
七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业
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.7亿元,同比下降9.3%,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15.6亿元,下降0.2%,其中税收收入11.1亿元,下降10.3%;非税收入4.6亿元,增长37.6%。地方收入税收占比70.9%。
全市金融机构共11家,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6.6亿元,较年初增长12.4%,其中个人存款327.1亿元,较年初增长12.4%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03.8亿元,较年初增长9.5%。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96.9%。
全市保险机构共26家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.3亿元,同比增长2.5%,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.8亿元,增长7.8%;寿险保费收入4.5亿元,增长2.5%。全年共支付和结付各项赔款3.9亿元,增长14.4%。
八、科技和教育
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8家,净增20家,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26家。完成研发投入7.2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1.6%;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.4亿元,占GDP比重10.6%;认定技术合同登记181项,交易总额39.4亿元。国际马德里商标数10件,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,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。
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(幼儿园)227所。其中幼儿园113所,在园幼儿11686人;小学48所,小学教学点11个,初级中学12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,在校小学生37130人,在校初中学生21479人;职业教育学校2所,在校学生6091人;普通高中4所,在校学生11189人;特殊教育学校1所,在校学生206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
九、文化旅游、卫生健康和体育
全市有人类非遗代表作“汨罗江畔端午习俗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5个,中国民间文化之乡1个,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,省级2名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(不含罗子国城遗址)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,市县级文化保护单位123处,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2处,馆藏可移动文物2157件(套)。
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个,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(任弼时纪念馆、屈子文化园),3A级旅游景区8个(长乐古镇、西长、普德文化园、神鼎山、红花山、八景洞、屈原酒生态酿酒园、新市古镇)。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品牌13个,其中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(西长村、新义村),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(屈子祠镇),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(序贤村、永青村、长乐街社区、神鼎山村),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个(水之湄、花香缘、红化山庄、神鼎山庄、大垅农庄、达摩秘境)。省级旅游基地品牌6个(汨罗江旅游度假区、长乐古镇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、屈原酒厂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、长乐古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、智峰山省级旅游新业态基地、欢乐水岸省级旅游休闲街区)。全年旅游人次数1351.8万人次,同比增长35.3%; 旅游收入140.5亿元,增长39.5%。
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77个,其中医院9所,妇幼保健院1所,专科疾病防治医院4所,疾控中心1家,急救站1家,乡镇卫生院19所(15家乡镇卫生院,4家非建制卫生院)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,诊所、医务室、门诊部89个,村卫生室及下属点45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3951人,同比增长2.4%,其中执业(助理)医师1729人,增长7.4%;注册护士1681人,增长5.1%。医院拥有床位总数3746张,与往年持平。
全市体育运动场馆1837个,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3.9平方米。在湖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,获少儿素质团体第一名、跨栏全能第一名;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湖南赛区女子U14组比赛,获第六名;湖南省校园足球初中生联赛,获女子乙组一等奖。
十、人民生活
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1元,同比增长3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2元,增长5.5%。
图4 2018-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
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01.4元,比上年增长4.5%;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813.1元,增长3.7%。
图5 2024年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及其占比

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58304人,其中男性343875人,女性314429人。总人口中18岁以下人员123831人,18-35岁人员115509人,35-59岁人员257932人,60岁及以上人员161032人。全年出生3696人,其中男性1961人,女性1735人,出生率为5.36‰。死亡4796人,其中男性2787人,女性2009人,死亡率6.96‰。人口自然增长率- 1.6‰。

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78人,比去年增加110人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7595人,增加1056人。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930人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4022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54933人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477人,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7519人。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4580人,增加18037人。城市低保户1363人,城市低保标准700元/月;农村低保户12598人,农村低保标准450元/年。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93万元,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946万元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10家,总床位数1614张,收养入住各类人员784人。
十二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全市已经探明部分储量的矿种主要有花岗岩、长石、石英、高岭土、耐火粘土、砖瓦用粘土、金、砂砾石等八种。其中汨罗江砂金矿是已探明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矿床,地质储量20吨左右;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,可淘洗精泥1250万吨;花岗岩预测地质总储量在5000亿立方米以上,可开采利用储量7000万立方米以上;石英总储量10万吨以上;境内花岗岩体的晚期伟晶岩脉中,已探明有铍、锂、铷、铯、铌、钽等稀有金属矿分布。
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分析,全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21天,优良率为87.9%,其中重度污染天气2天,中度污染天气2天,轻度污染天气40天,PM2.5平均浓度为34.4微克/立方米,PM10平均浓度为47微克/立方米,综合指数为3.2。国控、省控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满足Ⅱ(二)、Ⅲ(三)类水质标准,水质达标率100%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1%以上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%。
全年森林覆盖率37.1%(国土三调成果数据),活力木蓄积量238万立方米。建档挂牌古树名木504株,后备资源170株。
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和火灾亡人事故,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,同比持平;死亡5人,下降16.7%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47起,下降6.0%;死亡47人,下降7.8%。森林火情火警77起,消防火情火警316起。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45处,完成整改334处,推进整改11处。查处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311起,停产停业整顿32家,取缔非法场所3处,立案95起。
说明:
1、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,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2、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。
资料来源:
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;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、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汨罗调查队;铁路客运输量、公路客运输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;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;通信网数据来自市工业信息化局;邮政业务量来自市邮政管理局;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汨罗中心支行;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中心;教育、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;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;测绘、矿产资源、土地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;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旅游数据来自市文旅广新局;卫生、医疗、出生、死亡数据来自市卫计局;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;城镇新增就业、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城乡低保、社会福利、社会捐赠数据来自市民政局;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汨罗分局;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;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