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千年名楼“活起来”“燃起来”
——岳阳以“岳阳楼日”等活动为载体激发文旅新动能
一座楼以一篇记闻名于世,一座城以一座楼扬名天下。
10月17日,农历九月十五日。978年前的这一天,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下《岳阳楼记》。
当天,2024“岳阳楼日”暨《岳阳楼记》诞生978周年主体文化活动精彩演绎,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,八方来客共赏“巴陵新胜状”。
文以楼传,擦亮“岳阳楼”世界级文化名片
深秋时节,烟雨洞庭湖畔,岳阳楼古朴庄重、气势恢宏,游客络绎不绝。
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350余名师生,千里迢迢来到岳阳楼景区,用一场研学活动,共同庆祝“岳阳楼日”。
一墙分隔古今,一楼阅览千年。
在江南三大名楼中,岳阳楼是唯一保持旧貌的古楼。历经1800余年风雨,岳阳楼屡毁屡建,有记录修葺重建达50多次,其中重修24次。
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文物保护,1983年,岳阳楼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的一次落架大修。次年完成大修,岳阳楼“整旧如旧”,达到国内古建维修一流水平。
2004年,岳阳楼牵头与黄鹤楼、滕王阁等六大名楼结盟,开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与发展新篇章。如今,名楼结盟会员发展到21家,抱团推进名楼文化保护与传承。
岳阳楼景区通过举办岳阳楼洞庭文化旅游节、千年忧乐论坛、中国名楼风采展、五湖牵手五岳、范仲淹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活动,让“千古名楼”成为“网红楼”。
楼以文传,文以楼兴。
2023年8月1日,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,将农历九月十五日设为“岳阳楼日”,千古名楼有了专属节日。当年,岳阳楼接待中外游客突破180万人次。
岳阳聚焦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,持续擦亮“岳阳楼”世界级文化名片。
数智名楼,“文化+科技”焕发新活力
扫码“云游”、3D数字电影、文物动图、AI数字人与游客互动……走进岳阳楼景区,各种智能化服务和新场景随处可见,尽显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魅力。
10月17日,巴陵戏《岳阳楼记》首演,赋予《岳阳楼记》新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。编剧黄军建介绍,该剧是文化与旅游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一次尝试,以歌舞和巴陵戏为艺术载体,全新亮相,助力岳阳文化旅游发展。
岳阳与湖南麓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携手,加速推进“数智岳阳楼”项目建设。
根据规划,“数智岳阳楼”将结合数字人和AI大模型技术,对范仲淹等历史先贤进行活化;通过三维建模、AR等技术活化文物,让文物能说话;利用三维空间建模和VR等技术,构建数智历史场馆;名楼与AI科技深度融合,将持续催生文化科技新模式和文旅新业态。
岳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付志龙介绍,“数智岳阳楼”项目由国家超算平台提供支持,整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、信息学院等多学科团队力量,探索岳阳楼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创新,让古楼和历史人物“活”起来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。
岳阳不断创新体制机制、发展理念、内容体验,助推文旅产业全景、全业、全域高质量融合。岳阳楼旅游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消费聚集区,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。
以文塑旅,打造“楼岛湖”文旅IP
夜色初上,岳阳楼景区正大门前,吉时暮鼓、乐舞迎宾、游客入园……夜间沉浸式演绎,让游客感受岳阳楼的魅力与激情,让“烟火气”升起来、“夜经济”燃起来。
登楼远眺,洞庭湖烟波浩渺、一碧万顷。远处的君山岛景区,已完成基础配套设施、道路管网、游客中心的提质改造以及原停车场生态复绿,功能设施更全、服务质量更优。
岳阳聚焦“楼岛湖”核心旅游资源,全力打造历史人文旅游、自然生态旅游项目,大力发展文体旅游产业。
以“一湖两岸”为主战场,结合岳阳楼“忧乐文化”、洞庭南路码头文化、工业文化、渔文化等,岳阳加大项目建设,创新经营业态,涌现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演绎场景和文创产品。
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
岳阳将文体旅游产业纳入该市“1+3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加以推进,深挖“名楼”底蕴,打造“楼岛湖”文旅IP,放大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“乘数效应”——
建成运营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,岳阳“洞庭渔火季”在此持续上演,累计接待游客逾500万人次,拉动经济消费超100亿元;
岳阳中华大熊猫苑迎来一拨拨客流,今年暑期以来已接待逾20万人次;
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生态文化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运营,成为文旅新地标……
今年国庆假期,岳阳累计接待游客362.27万人次,游客总消费38.66亿元,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“文旅引擎”。
岳阳市委常委、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表示,岳阳积极探索“两个融合”的有效路径,以举办“岳阳楼日”等活动为载体,深入挖掘忧乐精神的时代内涵,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抓好岳阳楼历史文化示范片区规划建设,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街区,进一步擦亮“洞庭天下水、岳阳天下楼”文旅品牌。
(文/刘永涛 徐典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