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号召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把握和坚持“1376”总体思路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“七个岳阳”新篇章。“3”就是在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中强化融入长江经济带、省域副中心、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三种意识,从三个不同空间维度,描绘了岳阳融入新发展格局、扩大对外开放、提升发展能级的目标愿景和实现路径。其中强化省域副中心意识,是岳阳抢抓重大历史机遇、扛牢重大政治责任的主动作为,对全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、更高要求,覆盖“1376”总体思路各个方面,务必准确把握、紧抓不放、全力推进。
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,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,仅次于省会城市且与省会城市有一定距离,拥有独特优势资源或产业,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,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,避免‘一市独大’的弊端。”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,先后有10多个省提出打造30多个省域副中心城市,开启了江西赣州、湖北宜昌、安徽芜湖、江苏徐州等城市跨越赶超、竞相发展的新篇章,充分展示了省域副中心建设的蓬勃生机和美好前景。
2020年12月,湖南省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正式提出,优化形成“一核两副三带四区”区域经济格局,建设岳阳、衡阳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;2021年11月,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明确,“加快岳阳、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”。把岳阳列为全省两副之一,将新时代岳阳在全省大局中的角色定位、使命担当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经过三年多的贯彻落实,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已经传遍巴陵大地、走进千家万户,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和奋斗追求。全会强调强化省域副中心意识,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标意识,立足发展新阶段,践行发展新理念,构建发展新格局,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践伟力,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;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,坚持把岳阳发展置于全国、全省大坐标中考量,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,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、当先锋,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;强化中心意识,努力实现理念“先人一步”、速度“快人一拍”、实力“强人一等”,不断增强城市实力和辐射带动力,一步步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得更强、更好、更美!
省域副中心城市花落岳阳绝非偶然,而是体现了当前与长远、全局与一域、机遇与责任的有机统一。论区位,岳阳地处长江中游“黄金十字架”,是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临江口岸城市,“铁水公空”综合立体交通形成“经天纬地”之势,连通南北,“左右”逢源;论平台,独享“三区一港五口岸”9大国家级开放平台,拥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、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、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等“金字招牌”,政策赋能,机遇交汇;论实力,岳阳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二,特别是随着100万吨乙烯和己内酰胺两大立省项目建成投产,“1+3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做大做强,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构建坚固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岳阳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、动力充沛、前景广阔,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。
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、把准定位、争先进位,一张蓝图画到底,不断将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向深入,决不辜负省委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。
省域副中心城市不是敲锣打鼓、轻轻松松就可以建成的,只有付出长期艰辛努力,才能真正变优势为胜势、变定位为地位。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要求相比,岳阳还存在着不少差距,如总量、增量、质量、均量、变量等方面均缺乏比较优势,GDP占全省比重不到10%,人均财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,重大项目偏少,新兴产业不强等等,“副中心”地位还不是那么令人信服。随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,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,岳阳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,但机遇迭加的利好没有变、跨越发展的走势没有变、人心思富的氛围没有变。时与势在我,危与机并存。岳阳发展不争先进就是落后、不在上游就是下游、不抢先机就有危机,唯有坚持不懈攻坚克难、负重奋进,才能在全省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、奋楫争先,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加名副其实、实至名归!
梦想要开花结果、落地生根,必须依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。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。强化省域副中心意识,要有大气魄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“省之大计”“市之大事”,立足岳阳、放眼全国、走向世界,切实加强前瞻性思考、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,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层级、创新层级、融通层级、人才层级、服务层级,加快将岳阳打造为湖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。要有大担当,使命在肩,挑战当前,气馁胆怯、碌碌无为没有前途,故步自封、四平八稳没有出路,要敢于“吃螃蟹”“涉险滩”“闯难关”,敢为天下先,干就干到极致,做就做到一流,奋发进取、争先创优,努力实现更高起点、更高层次、更高效率的高质量发展,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。要有大手笔,加快构建以城陵矶港为龙头的现代化港口体系,充分发挥“三区一港五口岸”平台功能,扩大开放,向海而行,打造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“桥头堡”;完善“铁水公空”综合立体交通,汇聚人才流、资金流、技术流、信息流、物资流,打造长江中游重要交通物流枢纽;统筹谋划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,加快构建“1+3+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打造万亿现代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;攻坚克难抓改革,标本兼治美生态,守牢底线保民生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,让人民群众共享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红利,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。要有大情怀,坚决克服重显绩轻潜绩、重当前轻长远等惯性思维,不动摇、不懈怠、不折腾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、“建功必定有我”的追求,一任接着一任干、一锤接着一锤敲,苦干实干、勇往直前,加快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升腾的景象、现实的图景!
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、奋进者、搏击者。让我们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“1376”总体思路上来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汗往一处流,奋力交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答卷!